一、泰國取消進口免稅
作為東南亞重量級電商市場之一,泰國也決心要關上免稅的“大門”。
本周,泰國海關宣布取消進口免稅政策,并計劃從2026年1月1日起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進口關稅,以促進國內市場的公平貿易。

泰國取消進口關稅豁免 圖源:bangkokbiznews
目前,海關總署正在制定相關措施,預計將進口免稅限額降至1泰銖。該措施由海關總署署長授權,并已獲得財政部長批準。意味著,新政落地,大概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在此之前,泰國就曾提出降低免稅限額,提高進口門檻的設想,同時也為最終實施做了預先鋪墊。
去年7月起,泰國政府對進口商品進行分階段征收增值稅,初期對價值低于1500泰銖(約合人民幣330元)的進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稅。當時,該措施只是一項臨時性措施,但后來被將延長實行至2025年12月31日。這期間,進口關稅仍可豁免。

去年起對進口商品征收增值稅 圖源:bangkokbiznews
現在,相關措施進一步深入,進口關稅也被納入整改范圍。相當于明年起,所有進入泰國的國際商品將同時繳納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對本土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跨境購物成本將顯著上漲。對賣家而言,成本上漲可能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降低,對其銷售業績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再回到稅收政策本身,按照設想,泰國海關計劃對所有商品實行20%或30%的統一稅率。但實施單一稅率需要修改法律和部級規章,勢必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明年政策實施初期,海關將根據現行稅率表分別征收關稅,比如塑料制品將被征收20%的關稅。
據泰國海關總署署長Phanthong透露,目前每年單筆進口額不超過1500泰銖的商品總額預計超過300億泰銖,若按平均稅率10%估算,預計征收進口關稅將為政府帶來每年30億泰銖的額外收入。

征稅利于財政 圖源:th.bkk-it.news
為了讓政策切實落地,泰國海關還表示,已經邀請Shopee、Lazada兩家主流電商平臺負責人,與其探討政策實施的相關事宜,比如在消費者付款時預先算好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并加進總額;在商品過境前將其詳細信息與海關系統連接起來,減輕海關監管負擔。
整體來看,對于提高進口門檻這事,泰國市場的態度是堅定的。對經營相關業務的賣家而言,要應對好這樣的變化,平穩度過調整期,還需盡早謀劃布局。
二、跨境免稅時代落幕
其實,不止泰國,進口門檻收窄的趨勢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鋪展開來。可以說,從年初至今,跨境電商市場,討論最廣泛、變化最頻繁的領域莫過于進口稅收相關。
若要回溯這段歷程,歐美大約是推動這場趨勢走向高潮的關鍵市場。美國在8月終結800美金小包免稅政策。歐洲則主要推進對跨境小包征收固定稅費,其中一些國家已經率先行動,比如比利時決定先于歐盟步伐,考慮對從歐盟以外地區進口的包裹征收2歐元稅款,預計該政策明年落地。

比利時擬加收國際包裹稅 圖源:ecommercenews.eu
而在歐美之外,其他新興市場各自出臺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這種免稅收緊趨勢。最近,墨西哥參議院即批準了一項包含加征進口商品關稅的2026預算法案。按照規劃,明年起,墨西哥將對來自中國等未與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國家的1371種進口商品征收臨時關稅,最高稅率達到35%-50%。

墨西哥批準了新的稅收法 圖源:noticias.imer.mx
若未來,這種趨勢繼續發展,整個跨境貿易市場規則或許都將被改寫,免稅時代或許也將徹底終結。
不過,換個角度看,從都免稅變為都不免稅,實際上變化的可能是過渡期,若賣家業務能平穩度過這段時期,那么其要應對的挑戰也就不那么艱巨。
因而,對賣家來說,當新的政策落地時,不僅要關注政策本身,更應關注政策背后所透露的信息,以及政策落地將帶來的新變化。只有在熟悉政策與市場變化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有利于業務發展的戰略調整。
從這個角度而言,當前,跨境賣家所要面臨的終極挑戰,或許不是選品,也不是廣告投放,而是時刻感知市場變化,并從容應對、克服變化。這既需要堅持深耕的毅力,也需要乘風破浪的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