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亞馬遜價格瘋漲
都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特朗普關稅政策推出之后,美國經濟也遭遇一系列連鎖反應,其中依賴全球供應鏈的零售行業反應最大。盡管白宮三申五令不準漲價,但各大零售巨頭迫于成本壓力,還是選擇“頂風調價”。
研究機構DateWeave的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為對沖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亞馬遜、沃爾瑪、塔吉特今年紛紛上調商品價格,其中亞馬遜的漲價幅度最為突出。
截至今年9月底,亞馬遜商品平均漲價12.8%,遠超沃爾瑪的5.3%和塔吉特的5.5%。

亞馬遜商品價格漲幅最大 圖源:CNBC
對此,DateWeave分析,亞馬遜漲價多的核心原因,在于第三方賣家占比更高,這類賣家大多資金實力有限,難以消化關稅沖擊,只能通過抬高售價轉嫁額外成本。
不過,盡管三家零售巨頭的整體漲價幅度存在差異,但在部分品類上,卻呈現出高度一致的漲價趨勢。
比如,今年1月到9月,亞馬遜、塔吉特和沃爾瑪的服裝產品價格都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平均漲幅達到11.5%;室內外家居用品的平均漲幅則為10.8%,寵物用品消費品、健康和美容產品、以及涵蓋電子產品、家具、家電在內的耐用品,價格也普遍上漲了6%-9%,成為本輪漲價潮中的核心波及品類。

各類目平均漲幅 圖源:CNBC
DateWeav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Karthik Bettadapura解釋稱:“消費者出于選擇而非必要性購物的類目,價格上漲速度最快;而消費者出于需要購物的類目,價格上漲速度最慢。”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方面對各大平臺的漲價行為始終持明確反對態度。
今年4月,有消息稱亞馬遜計劃在商品頁面標注“關稅導致的成本增加額”,這一想法遭到白宮激烈反對。導致亞馬遜發言人不得不出面澄清,表示在商品售價單上添加標注關稅成本的計劃“從未獲得批準”,并且“不會發生”。
到了5月,沃爾瑪官宣將上調大部分商品價格后,特朗普更是在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帖大發雷霆:“沃爾瑪不應該再把漲價的原因歸咎于關稅,沃爾瑪去年已經賺了幾十億美元,遠超預期。”他還強硬補充,沃爾瑪應該“自己吞下關稅”,而不是將這筆負擔“轉嫁給尊貴的消費者”。

特朗普反對沃爾瑪漲價 圖源:Truth Social
二、美國消費者買單
事實上,當關稅成本逐漸傳導至消費端,由此引發的漲價潮,正向美國消費市場的多個領域蔓延,除零售行業外,多個相關領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相關研究顯示,68%的美國企業CEO已實施或考慮在今年內提價。

大部分美國高管計劃用提價應對關稅 圖源:Chief Executive
其中就包括美國汽車產業。英國汽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前首席執行官安迪·帕爾默指出,特朗普一紙令下,汽車關稅直接從2.5%拉到25%以上,無法消化關稅成本的汽車企業,只能提高車價。
例如,今年6月,豐田宣布7月起平均每臺車價格調高270美元;雷克薩斯也跟著漲了208美元;三菱汽車比豐田還早動手,宣布全系漲價2.1%;斯巴魯動作最狠,熱門車型直接漲價1000-2000美元。
整體上看,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使美國市場的汽車價格平均每輛上漲近2000美元。

關稅使美國汽車價格大漲 圖源:business standard
關稅政策的連鎖影響逐步滲透至日常消費場景中,美國人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高盛集團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揭露,盡管白宮多次強調關稅成本將由美國的貿易伙伴承擔,但實際上,自今年以來不斷收緊的關稅政策,已經讓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上漲0.44%。
此外,若近期已實施及未來擬推行的關稅,對物價的最終影響與今年早些時候落地的關稅一致,那么美國消費者將成為成本轉嫁的最終買單者,不得不面臨更高的日常消費支出。
該機構預測,截至今年年底,美國消費者可能要承擔高達55%的關稅成本,相當于直接為關稅政策“埋單”。

美國消費者承擔過半的關稅成本 圖源:IDN
也許正是出于這一考量,近日經過經貿磋商后,美國白宮公布對華關稅調整細則,將“芬太尼關稅”從20%降至10%,延長對華加征更高關稅的暫停期至2026年11月10日,維持10%現行稅率,貿易戰進入一年休戰期。
不過,盡管此次關稅調整釋放出緩和信號,但貿易政策對美國民生的深層影響,仍需時間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