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裁定破產
所謂“商場如戰場”,即使體量龐大的電商巨頭,栽了一跤也可能就此倒地不起。
在韓國電商市場,WeMakePrice的結局大抵是如此。近日,韓國首爾重整法院確認終止WeMakePrice重整程序并宣告其破產。而這距離WeMakePrice提交重整申請已過去一年多時間。

韓國電商平臺WeMakePrice被裁定破產 圖源:v.daum.net
目前,WeMakePrice總資產為48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36億元),總負債為446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68億元)。如此經營困境,用法院的描述來形容,“直接破產清算的價值已經大于繼續運營產生的價值”。簡言之,WeMakePrice如今是越干越虧。
其實,回顧其起家歷程,在韓國市場,WeMakePrice還是創造了不少輝煌。作為韓國早期電商玩家,WeMakePrice與現下最大電商巨頭Coupang同年成立,憑借各種折扣和促銷活動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2019年,WeMakePrice年銷售額還創下4653億韓元的歷史新高。然而,疫情沖擊,加上Coupang等對手帶來的競爭壓力,WeMakePrice營收大跳水,2022年銷售額直降超過一半,僅有1922億韓元。

WeMakePrice網站?圖源:ccn
2023年,WeMakePrice被新加坡電商集團Qoo10收購,后者創始人曾創辦了Gmarket,是韓國電商市場的初代創業人。
時間來到去年,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WeMakePrice采取了激進的擴張策略,力圖通過“燒錢運營”的方式,贏得市場份額。但這種模式本身風險極大,一旦策略過了頭就可能帶來巨大損失。
而事實證明,WeMakePrice確實太激進了。去年7月底,WeMakePrice與同屬于Qoo10旗下的電商平臺TMON被爆出拖欠賣家大量貨款,涉及金額超過1000億韓元。這件事一度驚動了韓國政府,推動行業相關政策調整。

賣家在WeMakePrice門口討要賠償?圖源:nate
也正是這起拖欠貨款事件,不僅讓WeMakePrice信譽大失,更令其陷入虧損的惡性循環。于是,WeMakePrice申請進入重整程序,并同步尋求合并或收購。但事與愿違,直到重整程序截止期,WeMakePrice都沒能找到買家。
現在,WeMakePrice破產基本是確定的事情,若法院裁決后14日內未有上訴,破產程序將自動生效。預計明年1月,將舉行WeMakePrice債權人會議及債權調查。
不過,按照破產程序,WeMakePrice被清算的資產將優先用于支付包括工資、遣散費和稅款在內的各項債權。這意味著,去年那些被拖欠貨款的一般債權人,即平臺賣家討回損失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據業內估算,被WeMakePrice拖欠貨款的人數約有10.8萬人,損失金額約為58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8.18億元)。
二、市場競爭激烈
坦白來說,WeMakePrice會遭遇如此困境,直接原因是戰略失誤,而這失誤背后,反映的則是不斷升級的市場競爭。
一方面,WeMakePrice面臨本土競爭對手的持續沖擊。作為與WeMakePrice站在同一時間起跑線上的選手,Coupang自2020年左右,靠著豐富的產品選擇、高效的商品交付,與其他平臺逐漸拉開差距后,便一路突破天花板,穩坐韓國電商“老大”的位置。
如今,地位穩固,Coupang更是加快步伐,持續向國際市場引入優質賣家,在韓國本土建設物流能力。今年三季度,Coupang營收增至12.84萬億韓元,再次創下自身單季度銷售記錄,同時也達成了韓國在線零售市場的新里程碑。

Coupang月活遙遙領先 圖源:WiseApp Retail
同樣地,本土平臺Gmarket也在積極擴大業務規模。與Coupang不同的是,Gmarket聚焦韓國賣家出海。9月,Gmarket與阿里旗下東南亞電商巨頭Lazada合作,將Gmarket商品聯通Lazada渠道,進入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五國市場。可以想見,有了好的銷路,韓國賣家入駐Gmarket的意愿自然也會更高。

Lazada與Gmarket達成合作 圖源:scmp
另一方面,本土選手之外,跨境電商平臺持續深入韓國發展,也給WeMakePrice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特別是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憑借供應鏈優勢,可提供大量低價商品。
據韓國統計局部門負責人介紹,隨著阿里速賣通、拼多多Temu等中國電商平臺市場份額提高,韓國消費者跨境網購的熱潮持續高漲。今年三季度,韓國在線海外直購金額達2.1224萬億韓元,其中中國商品占據主導地位,總直購額達1.4141萬億韓元,占比66.6%。

中國商品占比最大圖源:kostat.go.kr
可以說,對根植于韓國市場的電商平臺而言,如今在韓國發展,就不得不面對“腹背受敵”的形勢。對WeMakePrice而言,這種情形同樣不可避免。
眼下,WeMakePrice即將進入破產程序,曾經混亂的局面最終也將回歸平靜。對于WeMakePrice的衰落,在深感惋惜之時,也應該保持警醒。商場雖如戰場,但打的是持久戰,在這種情況下,比起必勝的決心,如何延續戰斗力或許才是更值得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