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監督法案
在數字化貿易高速發展的今天,跨境電商已成為連接全球市場的核心紐帶,但產品安全隱患、市場競爭亂象等問題也隨之凸顯。
近日,波蘭議會通過了《產品一般安全監督法》,大幅強化消費者保護框架,并顯著提高對零售商與電商平臺的處罰力度,使波蘭競爭和消費者保護協會(UOKiK)在監管不安全產品方面擁有史上最強執法工具。這一舉措不僅影響深耕波蘭市場的跨境賣家,更折射出全球電商監管趨嚴的必然趨勢。

加強產品安全監管?圖源:ccnews
新法案確立了更嚴格的產品安全監管體系,目標是在波蘭全國范圍內加速清除存在健康和生命風險的商品,保障消費者權益,規范市場競爭秩序。
具體而言,UOKiK及其下屬的貿易監察機構將獲得更廣泛的檢查與執法權限,包括要求企業提供完整技術文件和供應鏈數據、在線遠程檢查匿名購物、與海關及電商平臺合作阻截有風險的商品等。
在處罰力度上,法案實現了顯著升級:針對銷售不合格產品的企業,最高罰款將從現行的10萬茲羅提提高至100萬茲羅提,創下波蘭消費者監管史最高水平,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違法成本。
總的來說,這標志著監管機構對電商生態提出更高的安全要求,也意味著企業需要承擔更明確而嚴格的產品安全責任。
波蘭作為中東歐地區的經濟樞紐,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龐大的消費群體和高速增長的電商規模,成為跨境電商賣家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有數據顯示,波蘭電商市場將在2024年至2028年間實現年均9.6%的增長率,增速是部分西歐國家的兩倍多,在整個歐洲排名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在波蘭十分受歡迎。在2025年波蘭電商銷售額排行榜前20名中,就有3家是跨境電商平臺,其中拼多多海外分支Temu和速賣通AliExpress躋身Top5,Shein則成為波蘭快時尚類目的頭部品牌之一。

中國購物平臺在波蘭受歡迎?圖源:helpfind
因此對于想要布局中東歐市場的跨境電商而言,波蘭的監管新規既是挑戰,也是規范市場、篩選優質企業的重要契機。
2.監管愈發嚴格
實際上,波蘭的監管升級并非個例。近年來,隨著電商市場規模的擴大,產品安全、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消費者權益受損等問題日益突出,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出臺新規,強化電商行業監管。
在東南亞市場,泰國貿易競爭委員會(TCCT)發布的《電子商務平臺不公平貿易行為審議指南》草案,將數字平臺的反競爭行為劃分為價格相關和非價格相關兩類,針對性制定監管規則,填補了泰國電商領域反不正當競爭的監管空白。
泰國商務部副部長蘇查·瓊克林表示,在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期間,泰國當局檢查了超過46000個在線商品,發現約16000個為非法商品,這是非常夸張驚人的比例,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對泰國本土合法商家的利益造成了沖擊。

宣布加強對電商平臺外國賣家的監管力度?圖源:thainews
越南也正在推動出臺新的《電子商務法》修訂草案,其中針對直播帶貨和線上銷售活動制定了一系列嚴格規范,要求國內電商賣家、直播帶貨者及聯盟營銷人員必須通過政府的VNeID數字平臺進行身份驗證。

越南即將出臺新法案 圖源:vietnamnews
同時明確禁止提供虛假或誤導性產品信息,禁止在未取得合法運營資格的數字平臺上推廣商品。
假冒偽劣產品是跨境電商行業的頑疾,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盡管如此,它依舊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劣質商品可能會對消費者健康產生巨大危害。
舉例來說,此前就有一名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28歲女性,由于在網上購買了一款成分不明的偽劣化妝品,使用三天后即因過敏性皮炎和繼發性細菌感染不得不住院治療,面部皮膚出現紅腫、潰爛,不僅花費了高額醫療費用,還面臨長期的皮膚修復問題。

越南女子因使用偽劣化妝品住院治療?圖源:doisongphapluat
總的來說,跨境電商行業已從野蠻生長階段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合規經營成為企業生存的核心前提。
盡管監管收緊短期內可能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但從長期來看,這能夠淘汰不合規企業,凈化市場環境,為優質跨境電商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