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范子萌
2024年上半年,美聯儲降息預期幾度變化,人民幣也幾經漲落,但壓力之下韌性凸顯。
Choice數據顯示,上半年,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觸及7.1096,最低下探7.2693,在復雜形勢下保持基本穩定。尤其是,在美元強勢的背景下,相較一眾加速貶值的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壓艙石”角色愈發突出,頗受市場關注。
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將如何演繹?業內人士認為,外匯市場韌性是穩匯率的底氣。中國經歷了多輪資本流入和流出、人民幣升值和貶值的切換,積累了豐富的匯率調控經驗。這是我國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底氣所在。
人民幣擔當亞洲貨幣“壓艙石”
上半年,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外部挑戰增多,再次經受住考驗,表現出較強韌性。
尤其是,4月以來,美聯儲首次降息時點一再延后,“強美元風暴”來襲,全球外匯市場波動加大——伴隨著美元指數最高上破106,日元、韓元、印度盧比等亞洲貨幣對美元匯率紛紛刷新近年來甚至幾十年來低點。
比如,日元迎來“史詩級”貶值,對美元跌破160關口,持續刷新1987年以來低點;韓元對美元失守1400關口,下滑至2022年11月來低點。
人民幣匯率雖有所承壓,但在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堅挺,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近2.4%。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6月28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0.04,較去年末上升2.7%。
“人民幣扮演亞洲貨幣‘壓艙石’的角色。”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表示,在近幾次美元顯著上漲的過程中,人民幣成為非美貨幣中的強勢貨幣。一個典型表現是,2024年4月9日公布的美國2月CPI數據再超預期,市場對全年降息次數的預期從2.6次迅速下調至1.6次,帶動美元指數急升2%,新興市場貨幣出現急貶,而同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僅略升0.1%。
而著眼歷史維度,人民幣亞洲貨幣“壓艙石”的角色越發凸顯。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與20多年前相比,日本與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經濟和金融影響力此消彼長,人民幣成為越來越多亞洲貨幣的名義錨,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扮演著亞洲貨幣“壓艙石”的角色。
人民幣匯率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
展望人民幣匯率后續走勢,強烈的不確定性依然主導外匯市場,但正如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多次強調“人民幣匯率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多位業內人士亦表示“應堅定人民幣匯率信心”。
“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多空交織。”管濤認為,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是國內經濟修復、海外貨幣緊縮及央行匯率調控情況,人民幣強弱將取決于國內經濟修復的利好能否對沖美聯儲緊縮政策和美元強勢的利空。而美聯儲更遲、更少降息的預期將繼續成為2024年人民幣匯率的“逆風”。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洪灝稱,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政策空間打開和市場信心提振,即便美元保持相對強勢,人民幣依然能得到一定支撐。
“美元強勢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走勢遠遠強于其他新興市場貨幣。”洪灝稱,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資本流向以及資本市場走勢有望在政策空間打開之后維持比較好的表現。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期表示,今年以來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漸轉向,美元升值動能減弱,國內外的貨幣政策周期差趨于收斂。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和跨境資本流動平衡,擴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彰顯
外匯市場韌性是穩匯率的重要底氣,這一方面根植于經營主體的理性交易,另一方面則源于我國應對外匯市場波動的豐富經驗。
當前,越來越多經營主體使用匯率避險工具,匯率預期愈發理性。管濤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境內經營主體越來越多地運用本幣計價結算和外匯衍生品工具,以規避和對沖匯率風險,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和容忍度也明顯增強。
管濤表示,近年來境內外匯市場總體呈現“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運行特征。此外,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支占比達30%,這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匯兌風險敞口。
豐富的歷史應對經驗,是我國外匯市場在復雜環境下平穩運行的內在支撐。“我國經歷了多輪資本流入和流出、人民幣升值和貶值的切換,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不斷完善,積累了豐富的匯率調控經驗。這是我國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底氣所在。”管濤說。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近期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成功應對多輪次高強度的外部沖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將繼續高度關注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充實用好政策工具箱,防范人民幣匯率超調和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人民幣匯率這半年:韌性彰顯 擔當亞洲貨幣“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