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物流清關時貨物被扣留,核心原因集中在申報信息不符、合規資質缺失、貨物屬性違規三大類,而處理流程需遵循 “確認原因 — 針對性補正 — 提交材料 — 跟進審核” 的邏輯,把握 72 小時黃金處理期能大幅提升貨物放行效率。接下來,百運網將為您詳細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貨物被扣留的核心原因
(一)申報信息類問題
這是最常見的扣留原因,占比超 60%。一方面是申報內容與實際貨物不符,比如品名錯報、規格型號不一致、申報價值低報或高報,或是 HS 編碼歸類錯誤,導致海關對貨物的監管歸類和計稅依據產生質疑;另一方面是申報文件存在瑕疵,像商業發票金額與付款流水不一致、裝箱單計量單位不規范、缺少提單或原產地證明等關鍵單證,都會直接觸發海關扣留審查。

(二)合規資質類問題
若貨物涉及特殊監管要求,卻未提供對應的合規文件,海關會直接扣留。例如食品、化妝品未提交衛生證書和第三方檢測報告,木制品未完成熏蒸處理或提供熏蒸證明,電子產品缺少電磁兼容測試認證,以及品牌商品無品牌授權書或商標注冊證,涉嫌侵權時也會被扣留。此外,進口限制類商品若未取得進口許可證,出口管制貨物缺少出口許可文件,同樣會導致貨物被扣。
(三)貨物屬性類問題
一是貨物本身違反海關監管規定,比如包含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險品,或是象牙、瀕危動植物制品等禁止進出口物品;二是貨物需進行檢驗檢疫但未達標,例如生鮮食品檢疫不合格、服裝面料環保指標未符合進口國標準,這類貨物會被檢疫部門扣留處理;三是貨物包裝或標識不合規,像產品吊牌成分標注錯誤、無中文標簽(針對進口至中國的商品),也會引發扣留。
二、貨物被扣留的處理流程
(一)第一步:確認扣留的具體原因與責任科室
貨物被扣后,首先要通過三種方式明確核心問題:一是查看海關發送的短信或郵件,通過末尾的字母代碼初步判斷原因,如 “hp 48” 代表文件不全,“cus-09” 表示涉嫌侵權;二是撥打 12360 海關服務熱線,提供提單號(8 位數字 + 字母組合),5 分鐘內可查詢到負責案件的具體科室;三是核對扣留期限,普通扣貨通常存放 7 天,檢疫類扣留最長可達 30 天,據此規劃處理時間。同時,需向報關行索要《扣留物品清單》復印件,明確被扣貨物的具體信息。
(二)第二步:把握 72 小時黃金救援期補正材料
這是貨物能否快速放行的關鍵,需按時間節點完成操作:
24 小時內:根據扣留原因準備相關證明材料,若為文件不全,重新制作規范的商業發票、裝箱單,補充缺失的提單、原產地證等;若為資質缺失,加急辦理衛生證書、品牌授權書等文件,并撰寫情況說明,附上證據掃描件;若為申報錯誤,提交更正后的申報信息及相關佐證。
48 小時內:向海關提交《擔保放行申請書》,保證金一般為貨值的 30%,可申請先放行貨物再后續補正,減少倉儲費損失。
72 小時內:將所有補正材料和申請書提交至對應海關科室,確保材料為彩印復印件,且信息與貨物實際情況一致。
(三)第三步:針對性解決特殊扣留情形
不同扣留類型需采取差異化對策:
侵權嫌疑型:優先提供品牌授權書或商標注冊證,若暫時無法獲取,可申請商標預確認(3 小時出結果),輕微侵權案件可通過撕掉品牌標簽并提交情況說明申請放行。
檢疫扣留型:食品類需補辦衛生證書和第三方檢測報告,木制品重新做熏蒸處理(費用為正常標準的 2 倍),電子產品完成 CNAS 認證機構的電磁兼容測試。
申報錯誤型:更正 HS 編碼或申報價值,提交付款流水、采購合同等佐證,向海關說明錯報原因并申請重新審核。
(四)第四步:跟進審核與費用管控
提交材料后,需每日跟進海關審核進度(海關規定每天僅可咨詢一次),若審核通過,海關會簽發放行通知,貨物即可正常流轉;若材料仍不符合要求,需按海關要求進一步補正。同時要注意費用控制,普通扣貨從第 8 天開始收取倉儲費(按貨值 0.3%/ 天計算),超過 14 天還會產生滯報金(貨值 0.05%/ 天),可使用保證金抵扣相關費用。若扣留問題無法解決,如貨物為禁止進出口物品,海關會依法作出沒收或退運處理。
三、預防貨物被扣留的關鍵要點
提前做好申報信息預審,確保品名、HS 編碼、價值等與貨物實際一致,文件信息相互匹配。
針對特殊貨物,提前辦理齊全合規資質文件,如認證、授權書、檢疫證明等。
選擇 AE0 認證的報關行或貨代,借助專業機構的經驗規避清關風險,避免輕信 “包通關” 的非正規渠道。
預留貨值 15% 的應急資金,用于支付保證金、補辦文件費用等,應對突發扣留情況。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注意:上文所涉及到的費用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實際賬單為準,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