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電商行業,亞馬遜 Prime Day 已成為一年一度的購物盛宴。近年來,這一購物節不僅在亞馬遜平臺上掀起消費狂潮,還對整個電商生態產生了廣泛影響,其中一個顯著表現就是推動了沃爾瑪等其他平臺的流量增長。
Business Insider 預測,今年亞馬遜 Prime Day 的全球銷售額預計將達到 134.1 億美元,較 2023 年增長 6.8% 。隨著 Prime Day 影響力的與日俱增,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數據顯示,Prime Day 期間,包括沃爾瑪、百思買在內的各線下零售渠道流量有大幅上漲,沃爾瑪的流量增長了 25%,Target 增長了 27%,Costco 增長了 17%,而 Best Buy 的流量增長了 51%。這一現象表明,消費者在亞馬遜 Prime Day 期間會在其他零售商進行比較購物,從而增加了這些零售商的流量和銷售機會。
消費者在 Prime Day 期間傾向于 “貨比三家”。零售咨詢公司 Bazaarvoice 的一項調查顯示,約 70% 的美國消費者計劃在 7 月份的銷售活動期間購買亞馬遜的商品,緊隨其后的是沃爾瑪(44%)、Target(40%)和 Best Buy(24%)。約 82% 的 Prime Day 購物者計劃在活動期間瀏覽至少一個其他網站或應用程序上的產品,41% 的購物者希望瀏覽三個或更多平臺。這意味著,Prime Day 激發了消費者強烈的購物欲望,他們并不局限于在亞馬遜平臺消費,而是積極在不同平臺間對比商品價格、質量及服務,為其他平臺帶來了流量紅利。
面對 Prime Day,眾多競爭對手紛紛推出相應促銷活動,試圖分一杯羹。沃爾瑪作為亞馬遜的強勁對手,在 Prime Day 期間也不甘示弱。今年,沃爾瑪在 7 月 14 日至 17 日期間推出數千項 “special buys”(特別購買)和 “rollbacks”(降價)計劃,像惠普 15.6 英寸高清屏筆記本電腦、戴森無袋直立式真空吸塵器等產品折扣幅度超過 100 美元。這一舉措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許多原本打算在 Prime Day 于亞馬遜購物的消費者,也被沃爾瑪的優惠吸引,進而訪問沃爾瑪平臺,為其帶來流量增長。同樣,Target、eBay 等平臺也在 Prime Day 前后推出促銷活動,這些平臺通過提供特色折扣商品、優化購物體驗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前來瀏覽和購物,分享 Prime Day 帶來的購物熱潮紅利。
此外,Prime Day 營造的購物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消費者在特定時段集中購物的習慣。Slickdeals 聯合 Suzy 發布的美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79% 的消費者計劃在近期的亞馬遜秋季 Prime Big Deal Days 促銷活動(10 月 10 日 —11 日)中購物。在這 79% 受訪者之外,剩下 21% 受訪者中的多數都表示,盡管原本沒有在 Prime Day 購物的計劃,但如果看到特價商品,他們還是愿意在活動期間購物。這種消費習慣使得在 Prime Day 前后,消費者會更頻繁地瀏覽各類電商平臺,期待發現心儀的優惠商品,沃爾瑪等平臺自然也會因消費者這種集中瀏覽、比較的行為,迎來流量提升。
在亞馬遜 Prime Day 期間,沃爾瑪等平臺憑借消費者 “貨比三家” 的行為習慣、競爭對手的促銷策略以及消費者集中購物習慣的養成,獲得了可觀的流量增長。隨著電商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未來 Prime Day 對其他平臺流量的推動作用或許會更加顯著,各平臺間的競爭與聯動也將進一步塑造電商行業的發展格局 。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的服務需求,建議您先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獲取定制方案。百運網提供了免費的智能實時比價服務,助您節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