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交所遞表上市
盡管每年上市失敗的企業數不勝數,但跨境電商領域的IPO熱潮從未退卻。
有消息顯示,近日,亞馬遜母嬰細分類目龍頭,主打嬰兒監護器產品的知名品牌HelloBaby所屬公司——聚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智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招股書,預備港股沖擊上市,新華匯富為獨家保薦人。這也是該公司二次向港交所遞表,首次遞表時間是今年1月17日。
聚智科技遞交招股書 圖源:HKEXnews
作為IPO預備軍,聚智科技不管是資歷還是業績實力都不容小覷。
具體來說,該公司總部位于湖北省黃岡市,其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倍耐特。經過多年電子技術研發和多方位的市場調研,倍耐特創始人之一劉強察覺到母嬰監護產品蘊含的巨大商機,于是公司開始鉆研起母嬰方向。2008年,倍耐特研發出了嬰兒監護器核心技術“2.4GHz無線音視頻傳輸軟件”。
一不做,二不休,嬰兒監護器業務取得一個好的開頭后,劉強又于2016年推出母嬰科技品牌HelloBaby,主營嬰兒監護器產品。2020年,倍耐特又收購了湖北聚智科技的全部股權,并交由聚智科技負責HelloBaby產品的生產工作。
HelloBaby嬰兒監護器產品 圖源:HelloBaby
華經產業研究院的公開資料顯示,全球育兒產品市場展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規模已從2019年的764億美元攀升至2023年93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5.2%。展望未來,該市場預計還將持續擴大,以5%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028年的1195億美元。
全球育兒產品市場持續增長 圖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腳踩如此廣闊的一條賽道,聚智科技也干出一番非凡事業。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聚智科技的嬰兒監護器及其他產品銷量已經接近140萬件,創下歷史新高。招股書和財報數據則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聚智科技的年營收分別為1.9億元、3.5億元、4.6億元;對應的期內利潤則為3482萬元、6337萬元和9469萬元。公司收入接近九成來自海外。
聚智科技往年業績 圖源:聚智科技
而從整體市場份額來看,按2024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嬰兒監護器數量計算,聚智科技在線上銷售的出口商中排名第一,占據了38.7%的市場份額。若按2024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嬰兒監護器價值計算,聚智科技也能排到市場第三名,市場占有率達到19.6%。
二、增長背后存在風險
上市是每一個企業家的夢想,劉強也不例外。為了達到IPO目標,2024年,聚智科技一邊啟動了外部融資,拉來鴻達財富,給予該公司20%的持股比例;另一邊則對原有的“家族模式”進行了切割,跟著劉強一起打拼的親戚漸漸退出了公司,只為加強企業在二級市場的接受度。
然而,天不遂人愿,2025年1月聚智科技首次向港交所遞表,結果石沉大海,直到招股書6個月有效期過去,聚智科技未能完成上市流程,只好再次提交上市申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市場普遍認為,聚智科技的上市流程遲遲未打通,是因為其自身業務存在隱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單一市場、單一平臺依賴太過。
市場方面,美國是聚智科技嬰兒監護器產品出口的主要陣地。2022年至2024年,聚智科技面向美國市場所銷售的金額分別占公司總收益的約56.8%,70.9%和75.5%,占比持續提升。
對美國市場依賴性高 圖源:聚智科技
出口業務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這也導致美國市場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影響到聚智科技的銷售穩定性。比如,受特朗普關稅的影響,聚智科技今年前4個月營銷支出高企,凈利潤同比下滑13.7%,首次出現負增長,疊加收入增速放緩至6.4%。
平臺方面,聚智科技對亞馬遜平臺的依賴也十分令人擔憂。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個月,聚智科技來自亞馬遜平臺的銷售收益分別占相應年度/期間總收益約85.4%、90.8%、95.6%及86.6%。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亞馬遜合規要求漸嚴,聚智科技一旦失足,此前的經營就可能一朝傾覆,此前在掃號潮中元氣大傷的澤寶技術、跨境通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HelloBaby嬰兒監護器產品在亞馬遜銷售 圖源:亞馬遜
令人欣慰的是,聚智科技也察覺到了以上這些問題,并開始嘗試對癥下藥。一方面,聚智科技通過美國分公司深化北美市場的同時,也注重拓展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另一方面,早在2021年,聚智科技就將業務拓展至沃爾瑪平臺,每年至少能售出1萬單以上。
展望未來,隨著聚智科技應對策略的逐步落地,未來該公司也將收獲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更多的青睞,成功上市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