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產E-bike熱銷北美
過去幾年,在輕便、環保、健康等生活理念的推動下,E-bike越來越成為人們短途出行、戶外探險的首選,由此E-bike市場規模得以快速提升。
這其中,深圳星途創新便抓住了增長紅利,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從一個名不見傳的E-bike小公司,成長為北美地區銷量Top3的頭部品牌。
深圳E-Bike品牌熱銷海外 圖源:heybike
回顧其發展歷程,最早也是從代工開始。當時正值全球疫情冒頭,星途創新看準海外E-bike發展潛力,開始以ODM模式為歐洲品牌及跨境企業代工生產。但其也深知,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實現長足發展,無論如何也繞不開自主品牌建設。
于是,代工之外,星途創新也著手研發自己的品牌,成立了Heybike。得益于實戰經驗豐富,Heybike從一開始就十分明確其發展目標,主打城市通勤車和戶外電動自行車,價格定在中低端,800-900美元間。
Heybike現有產品線 圖源:heybike
得益于精準的產品定位與高性價比優勢,Heybike很快便在市場上打出了名聲。在成立7個多月時,Heybike的產品銷量就超過1.5萬,直接創下當時新品牌銷售記錄。到2022年底時,Heybike更是沖進北美市場頭部,銷量排名Top3。
除了洞察市場需求,鉆研產品創新,Heybike也致力于營銷輸出。畢竟E-bike文化早已盛行,不少歐美大牌已經占領先機。作為新玩家和外來者,Heybike不僅要讓消費者看見自己,還要讓消費者了解、認可自己。
一方面,Heybike大力布局市場主流渠道,進駐亞馬遜、沃爾瑪、百思買等大型零售場,形成核心銷售陣營;另一方面,Heybike積極運營獨立站,在各大社媒上“刷臉”,吸引自然流,打造品牌形象。
目前,Heybike已經入駐海外數百家商超,覆蓋多數關鍵消費地域。其TikTok、Instagram等社媒官號粉絲總量達數十萬,總流量達上億級。獨立站渠道月均也有超過30萬的訪客量,且直流占比近50%。
Heybike獨立站來源分布 圖源:SimilarWeb
在產品與營銷的雙重合力下,Heybike轉化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自2023年GMV突破1億美元以來,已經連續三年實現盈利。這期間,Heybike產品定價從1000美元逐步提升至突破2000美元,品牌定位也從中低端延伸至中高端市場。
毫無疑問,在這片活力市場,Heybike已經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未來,隨著市場規模持續攀升,Heybike還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二、國產品牌扎堆崛起
事實上,Heybike的成功故事只是E-bike出海的冰山一角。在技術與供應鏈實力的雙重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都在海外市場尋得一席之地。
這其中,深圳大魚智行(DYU)算是先行者之一,這個品牌最早在2017年便謀劃出海業務,并憑借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迅速成為折疊E-bike領域的佼佼者。2020年,DYU海外銷量突破15萬輛,成為中國首家出口突破10萬臺的E-bike企業;到2023年,DYU年出貨量更是直逼50萬輛,占據美國折疊電動自行車市場30%的份額。
DYU熱銷款 圖源:dyucycle
和多數品牌不同的是,DYU是以線下商超為主戰場,從線下渠道殺出來的頭部品牌。其理念是把E-bike當成消費電子品類去拓展渠道,拿下一家商超,等于拿下幾百家線下門店。也正因如此,直至現在,DYU的線下營收仍占據過半份額。
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還有深圳飛道科技旗下的Fiido。作為一家新興品牌,Fiido在成立時便注意到線下零售占據重要位置,而線上渠道空白較大。因此,Fiido鎖定DTC模式,靠自營渠道殺出重圍。在成立第二年,Fiido銷量便超過10萬。到2023年,Fiido年營收更是突破1億美元大關。
Fiido獨立站博客區 圖源:fiido
可以說,在全球E-bike市場,中國品牌作為后起之秀,不僅有能力贏得用戶認可,更有實力引領行業潮流。
不過,隨著市場規模持續攀升,新玩家不斷涌入,這片藍海也逐漸有了轉紅趨勢。在此形勢下,出海品牌還需更加聚焦市場需求,深入洞察用戶的出行習慣、文化偏好等。同時,也應當明確,技術創新始終是核心競爭力,特別是當下AI等技術廣泛流行,品牌也需與時俱進,將時新技術應用于產品研發中,比如AI推薦騎行路線,做智能騎行伙伴等。
展望未來,行業發展進入高質階段,勝利必然是屬于那些審時度勢、立足需求的品牌。有實力的賣家還需多多關注市場趨勢,以更加靈活的應變能力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