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空運中,“頭程” 和 “二程” 是描述貨物運輸鏈路中不同階段航班的專業術語,核心區別在于運輸的 “起點 – 中轉點” 和 “中轉點 – 終點” 屬性,接下來,百運網將為您詳細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 頭程(First Leg)
頭程指的是貨物從 “起運地機場” 到 “中轉樞紐機場” 的第一段航班,是貨物進入國際運輸鏈路的初始環節。比如從中國上海浦東機場(PVG)起飛,飛往阿聯酋迪拜國際機場(DXB)的航班,這一段就屬于 “頭程”—— 它的核心作用是將貨物從出發地運送到連接后續運輸的中轉節點,完成 “初始運輸” 的任務。
頭程的起點通常是發貨地所在的空港(可能是國內機場,也可能是鄰近的國際空港),終點必須是具備中轉能力的樞紐機場(這類機場通常有完善的貨物分揀、轉運設施,能快速銜接后續航班,比如迪拜、多哈、仁川、阿姆斯特丹等都是常見的國際空運中轉樞紐)。
2. 二程(Second Leg)
二程則是貨物從 “中轉樞紐機場” 飛往 “最終目的國機場” 的第二段航班,是完成 “中轉 – 送達” 的關鍵環節。延續上面的例子,貨物在迪拜國際機場(DXB)完成分揀、裝機后,乘坐飛往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LAX)的航班,這一段就屬于 “二程”—— 它的核心作用是將中轉后的貨物送達最終目的地所在的空港,是運輸鏈路的 “收尾段”。
需要注意的是,若貨物的目的地機場無法通過一次中轉直達(比如目的地是小機場),可能還會出現 “三程”(從二級中轉機場飛往最終小機場),但 “頭程 + 二程” 是國際空運中轉最常見的鏈路結構,“三程” 僅在特殊場景下出現。
中轉對時效的影響:通常會延長時效,具體影響程度取決于 3 個關鍵因素
中轉本質上是在 “頭程 – 二程” 之間增加了 “貨物分揀、裝卸、等待銜接航班” 的環節,因此相比直飛航班,中轉通常會導致整體時效延長,但延長時間并非固定,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中轉機場的繁忙程度與轉運效率
不同中轉樞紐的處理能力差異極大:
像迪拜(DXB)、阿姆斯特丹(AMS)、仁川(ICN)等成熟樞紐,有專門的空運貨物分揀中心,流程標準化,貨物從卸機到再次裝機的銜接時間通常只需12-24 小時;
若中轉機場是旺季(如圣誕前、電商大促期)的繁忙空港,或本身設施較落后,可能出現貨物堆積,轉運時間會延長至2-3 天,直接導致整體時效增加。
(2)頭程與二程的航班銜接緊密性
這是影響中轉時效的核心因素:
若頭程航班抵達中轉機場后,當天或次日就有銜接的二程航班(即 “緊銜接”),整體時效僅比直飛多1-2 天(比如直飛美國需 3-5 天,中轉緊銜接可能需 4-6 天);
若頭程與二程航班間隔超過 2 天(比如頭程周五抵達,二程下周一才起飛),則會額外增加2-3 天時效,甚至更久(取決于航班排班)。
(3)貨物類型與特殊要求
普通貨物(非危險品、非易腐品)的中轉銜接更靈活,不易因特殊處理延誤;
若貨物是危險品(如鋰電池)、易腐品(如生鮮),中轉時需符合更嚴格的裝卸、存儲規范,可能需要等待特定航班(如危險品專用航班),從而增加1-3 天時效。
綜上,中轉對時效的影響通常在1-3 天左右(相比直飛),但如果中轉機場繁忙、航班銜接松散,或貨物有特殊要求,延誤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因此,對時效敏感的貨物(如緊急樣品、時效要求高的電商貨),優先選擇直飛航班;若追求性價比,可選擇中轉但需提前確認中轉樞紐的效率和航班銜接情況。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