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為購物主導渠道
在當下數字化浪潮中,消費者的購物決策路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日前有調查顯示,社交媒體已成為假日禮品發現的主導渠道,39%的消費者通過社媒獲取購物靈感,這一比例已遠超線下展示和電視的32%。
其中,Facebook是整體用戶首選,但單拎出來看Z世代更依賴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千禧一代則首選YouTube。此外有超四成的消費者會因網紅推薦購買禮品,Z世代和千禧一代這一表現尤為明顯,比例高達68%和54%。
實際上,早些時候DISQO 2025 年消費者趨勢報告就明確指出,社交媒體已取代電視成為最大的購買驅動力,43%的人將社交媒體作為購買動機,將電視作為購買動機略低,為41%。
社交媒體對消費者購物至關重要?圖源:latimes
近年來,社交媒體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以TikTok為例,其短視頻內容風靡全球,大量用戶在瀏覽娛樂視頻的同時,不經意間就被各種新奇的商品所吸引,甚至有一些特別小眾的品牌也能借助TikTok的傳播力,實現銷售額的爆發式增長。
據Accenture研究發現,目前全球社交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是傳統電子商務的三倍,預計到2025年,全球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美元,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社交電商的蓬勃發展態勢。
社交電商市場規模破萬億美元?圖源:Accenture
而從Metapack發布的《2025年電商配送基準報告》顯示,上一年全球就已經有約21%的購物者通過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臺直接購物,預計今年會有近半數(49%)的全球消費者將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瀏覽或購買產品,其中北美的比例高達52%。
社媒平臺崛起?圖源:Metapack
出現這一變化也不難理解,社交媒體為消費者營造了沉浸式的購物氛圍,在網紅達人的推薦下更容易被激發購物欲望,進而產生購買行為,縮短了消費者從發現商品到下單購買的決策時間,這種快節奏的方式也更適應現在消費者的需求。
2.巨頭爭先布局
隨著社交媒體在購物決策中影響力的不斷攀升,各大電商巨頭敏銳地察覺到這一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紛紛積極布局。
今年年初,俄羅斯電商巨頭Wildberries面向市場推出一款新的視頻購物應用 Wibes,這是一款集結了娛樂、發現購物靈感并完成購買的一站式網購平臺,能根據用戶的訂閱、喜歡的視頻以及在平臺上的購物記錄,為用戶推送個性化信息流。
Wibes應用頁面 圖源:Wibes
出人意料的是,截至今年5月底,Wibes上線僅3個月用戶數已超過550萬,其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
無獨有偶,不久前Shopee也與社媒巨頭Facebook合作推出了聯盟營銷計劃(Facebook Affiliate Partnerships),通過這一合作,Shopee能夠借助Facebook龐大的用戶群體,精準推送商品信息,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目前已在越南上線。
Shopee和Facebook推出聯盟營銷計劃 圖源:vietstock
另外,去年10月俄羅斯電商平臺Ozon正式宣布與社媒平臺VKontake合作,今年繼續加碼,表示將為在社交平臺Telegram和VKontake上宣傳其產品的賣家提供獎勵,激勵賣家積極利用社媒渠道推廣商品;今年4月拉美電商巨頭美客多也在秘魯推出其短視頻平臺Clips,通過短視頻內容吸引用戶,提升購物參與度。
然而,眾多巨頭接連下場布局社交電商領域,必然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并非所有參與者都能笑到最后。
今年初,亞馬遜2022年推出的Inspire功能最終未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宣布正式下線;幾個月后,亞馬遜在其廣告高級工具中心的更新中宣布,計劃于7月31日正式關閉Posts(帖子)計劃,第二次在社交電商業務上碰壁。
亞馬遜關閉Inspire功能 圖源:Amazon
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即便如亞馬遜這般的行業巨頭,在社交電商領域也并不是毫無難度的,甚至可以說有著不小的挑戰。
毫無疑問的是,社交媒體已成為跨境電商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正深刻改變著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和電商平臺的運營模式,但依舊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這一模式提出了質疑。
SOTI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社交商務的興起:將技術驅動的瀏覽轉變為有影響力的購買者》指出,有25%的消費者擔心社交媒體購買鏈接的安全性。
總的來說,對于電商從業者而言,如何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優勢,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銷量,是當下急需思考的關鍵問題。而關于安全性的問題,例如信息泄露、假貨流通等,既需要平臺完善審核機制、加強交易監管,也需要商家堅守誠信經營底線,多方協同為消費者營造放心的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