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訂艙中的 “共艙” 是國際海運里船公司間的重要合作模式,既能優化航運資源配置,也會給貨物運輸帶來多方面的影響。簡單來說,共艙(也叫 “容艙”)是多家船公司通過協議共享同一艘船舶的艙位資源、共同運營特定航線的合作方式。
具體而言,船公司會按協議分配船舶艙位比例,各自獨立管理自身貨物與提單,且這種合作僅針對簽約的特定航線,若涉及中轉運輸,還會分為頭程、二程、三程共艙。比如中遠海運(COSCO)和馬士基(MSK)在共享航線中,雙方船舶可互相裝載對方的集裝箱。

共艙對貨物運輸的影響
共艙模式對貨物運輸的影響兼具正面與負面,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正面影響
運輸成本更具優勢:船公司通過共艙降低運營成本后,會將部分成本紅利傳遞給貨主,使得運費報價更實惠,同時還能共享港口堆場、內陸站點等設施,間接減少貨主的附加費用。
航次選擇更靈活:共艙整合了多家船公司的運力,航線航次頻率會顯著增加,貨主可選擇的訂艙時間和船舶班次更多,能更好地匹配自身貨物的出運計劃,減少因艙位不足導致的發貨延誤。
運輸時效更穩定:共艙模式下船公司會優化航線布局,避免重復掛靠港口,船舶準點率提升,貨物運輸時間也會相應縮短,比如蕪湖 — 洋山的共艙聯盟航線,船舶計劃準點率達到 90% 以上,單周次航班還能節省 1-2 天運輸時間。
負面影響
提單與實際承運方易混淆:同一艘船舶上可能存在多家船公司的提單,貨主若不仔細核對,容易混淆實際承運的船公司,在貨物追蹤、問題追責時可能出現溝通不暢的情況。
中轉銜接風險增加:在中轉運輸的共艙場景中,頭程、二程船公司分屬不同主體時,貨物中轉的銜接流程會更復雜,若信息傳遞不及時,可能導致中轉延誤,尤其對于時效敏感的貨物影響較明顯。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