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亞馬遜允許賣家漲價
持續的高關稅壓力下,亞馬遜終于放開漲價限制。
最近,一些亞馬遜頂級賣家反映,亞馬遜似乎改變了策略,開始允許賣家漲價,幅度高達25%,且免除任何潛在懲罰。
亞馬遜允許賣家漲價 圖源:Fortune
此前,一些亞馬遜賣家出于降低成本考慮,給一些受關稅影響較大的產品提價。然而亞馬遜卻暗地里對這些漲了價的產品實施懲罰,包括刪除該產品頁面上的“添加到購物車”或“立即購買”按鈕。
對買家來說,這些按鈕消失意味著必須采取其他步驟才能購買產品;而對賣家來說,這多余的步驟,很可能讓顧客流失,進而對店鋪銷售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這一轉變沒有得到亞馬遜官方的確認,但一些頂級賣家卻真實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一位年銷售額5000萬美元的家居品牌CEO透露,“平臺最近有情況,我們消失的購買按鈕基本都回來了。”
其實,在特朗普大揮關稅“大棒”之時,亞馬遜就曾表示,轉嫁關稅成本是必然的事情。亞馬遜首席執行官Andy Jassy直言,“我理解,對一些賣家來說,他們沒有額外的利潤可以支配,所以他們會試圖轉嫁成本。”
亞馬遜預測賣家將轉嫁成本 圖源:CNBC
根據亞馬遜官方數據,目前,三方賣家銷售額占比已經超過60%,這其中,有大部分賣家位于中國,或者從中國采購產品。
電商情報公司SmartScout的數據顯示,從4月9日以來,系統持續跟蹤了亞馬遜上930種商品的價格變化,這期間,這些商品的平均價格上漲了29%。這種漲價趨勢大多集中在服裝、珠寶、家居用品、辦公用品、電子產品和玩具類別。
數據還指出,在所有漲價的商品中,有25%來自中國賣家,比如不銹鋼珠寶制造商Ursteel的四款連衣裙價格上調了6.5美元;服裝品牌Chouyatou的部分連衣裙價格上調了2美元;安克的便攜式移動電源價格從110美元提高到135美元。
數據發現不少亞馬遜商品漲價 圖源:business insider
SmartScout首席執行官Scott Needham表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集體漲價,除了關稅之外,找不到其他理由能夠解釋這種現象。”
總體來看,漲價或許已經成為不少賣家應對關稅沖擊的最直接辦法,即便這可能降低買家的購買積極性。畢竟,買賣還在繼續,就有人要為這高關稅買單。
二、難以避免的漲價潮
其實,只要高關稅一直持續,無論亞馬遜支持與否,漲價都將成為現實趨勢。
上周,美國三大零售巨頭沃爾瑪、塔吉特和家得寶首席執行官在白宮與特朗普進行了會談。知情人士透露,零售高管們向特朗普發出警告,目前價格穩定,但以后會漲,貨架也將會被清空,因為沒有庫存可賣,并且這種情形最快在兩周后就會出現,也就是到5月初,三大零售巨頭都將面臨斷貨的風險。
零售巨頭警告關稅將推高物價 圖源:Axios
或許是零售巨頭的提醒發揮了作用,沒過幾天,有消息傳出,稱沃爾瑪、家得寶、塔吉特等在內的美國大型零售商,開始恢復此前因關稅而暫停的中國供應商訂單,且所有關稅成本將由美國買家支付。
這意味著,當這批中國貨物進入美國境內,美國消費者就將看到零售商店里出現的漲價潮。
而在此之前,一些美國品牌已經有所行動,把關稅成本直接擺到明面上。比如性健康品牌Dame對其從中國進口的所有振動器征收5美元的“特朗普關稅附加費”;美國服裝品牌Fabletics在結賬頁面,標出“關稅附加費”。
品牌加收關稅費用 圖源:CNBC
顯然,這些行為已經不再單純為企業保全利益,而是用漲價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遞訊息,“你也看到了,這價真不是我要漲的。”
更為現實的是,一些美國企業已經計劃轉移供應鏈,或者在其他市場布局產能,但這中間的過渡還得靠原來的供應商,怎么著也繞不過漲價。
美國佛州家居品牌Zulay Kitchen創始人Aaron Cordovez就表示,公司絕大多數產品都來自中國,現在要從其他國家找到新的穩定供應商,大約需要半年時間;公司也在盡快轉移產能,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完成。
毫無疑問,那些原本依賴中國供應商的美國企業都需要在這場關稅戰中做出調整,無論是找新的供應商,還是轉移產能,抑或是繼續中國訂單,這中間都需要依靠漲價來維繼生存。
而且這還只是大企業或者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企業能夠采取的策略。更多小企業主,一旦因為關稅被壓貨,或者因為漲價流失客戶,那僅僅這一場損失就可能讓其“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