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關稅繼續延期
中美關稅暫緩期最后期限臨近,不少跨境賣家正懸著一顆心,不料卻收到喜訊。
消息顯示,美東時間8月11日,也就是中美關稅協議即將到期前幾個小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行政令,宣布將美國對華關稅暫緩期再次延長90天。
美對華關稅暫緩90天 圖源:The Guardian
隨后不久,北京也亮出對等回應,宣布自8月12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24%加征關稅同樣暫緩90天。
具體來說,根據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國將繼續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商品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從價關稅的實施。自2025年8月12日起繼續暫停實施24%關稅90天,僅保留剩余10%基礎稅率。
相應的,中國也采取鏡像操作,繼續取消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自2025年8月12日起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90天,剩余10%的關稅予以保留。同時根據日內瓦聯合聲明的商定,采取或者維持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反制關稅。
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圖源:商務部
此次延期是自2025年5月日內瓦經貿會談以來的第二次關稅暫緩延期,主要目的是為雙方談判爭取更多時間。
上月底,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放出風聲,稱中美貿易磋商已經進入新階段,雙方將于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會面。而后中國方面也做出公開回應,將派代表于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經貿會談,雙方將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繼續就彼此關心的經貿問題展開磋商。
中美展開新一輪會談 圖源:商務部
如今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顯然就是中美初步磋商后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關稅暫緩期勉強能覆蓋年底黑五、網一、圣誕等旺季的備貨期,有利于減輕中低毛利品類的單位成本壓力,為賣家旺季定價和促銷提供更大的靈活度。但這一政策僅有90天有效期,如果斯德哥爾摩會談談判無果,關稅恢復甚至加碼的可能性也很大,因為賣家一定要牢牢抓住窗口期。
二、互利共贏才是上上之選
事實上,中美關稅再度延期并不讓人意外,在雙方第三輪談判中,特朗普團隊就多次暗示可能延長8月12日的休戰期限,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會后表示“正在努力”延期,特朗普本人也重申達成協議的意愿。
這種表態,某種程度上暴露了美方在談判中的被動處境。業內人士分析,美國國內的經濟困境正削弱特朗普政府的談判籌碼。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要知道,自特朗普揮舞關稅棒以來,通貨膨脹、供應鏈困境、高失業率等“關稅后遺癥”一直在緊緊壓迫美國人民的神經。
The Budget Lab近期發布的有關美國關稅狀況的研究就顯示,2025年所有關稅措施導致的美國價格水平短期內上漲1.8%,相當于2025年平均每戶家庭收入損失2,400美元。就業方面,2025年底,美國失業率預計將上升?0.3?個百分點,到2026年底將上升0.7個百分點。到2025年底,工資就業人數將減少505000人。
關稅加劇美國通貨膨脹 圖源:The budget lab
可以看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損人不利己,與其筑高貿易壁壘,不如尋求合作共贏。事實上,早在上一輪關稅暫緩期內,許多美國企業已深刻意識到中國供應鏈的重要性。
今年5月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后,中美關稅大幅下滑,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降低,極大地刺激了美國采購商的下單意愿。
溫州制鞋企業德賽集團就收到了美國客戶的消息,“對方希望我們趕緊發貨。”集團總經理張文杰表示。蘇州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章燕也表示訂單爆滿:“美國客戶其實也很著急,比我們還著急。”
物流科技公司Flexpor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瑞安·彼得森甚至發帖提醒:“自貿易協議簽署以來的第一天,從中國到美國的海運訂單量就增長了35%。大量訂單積壓即將到來,船只很快就會售罄。”
海運市場單量復蘇圖源:X
總而言之,以往的經驗表明,美國只有同中國相向而行,才能打破關稅拉鋸戰,真正實現可持續增長,并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而對跨境企業來說,既要把握關稅暫緩期的機遇,更需未雨綢繆,為未來可能的變局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