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11退貨率激增
大促過后,到了對賬的時候,總有幾家歡喜幾家愁。
最近幾年,隨著電商平臺不斷深入海外發展,國內一些電商玩法被一同帶入本土,像雙11這樣的“傳統大促”也逐漸在海外市場建立起廣泛熱度。
但無論什么大促,舉行在什么市場,其本質都差不多。平臺制定一系列玩法,把賣家和消費者聚在一起,舉辦一場大型購物狂歡“派對”。
這也意味著,當狂歡結束,理智回歸,總有消費者會后悔,有賣家要為此“買單”。
在越南市場,這樣的趨勢已經愈發顯著。一位在電商平臺銷售木制廚房用品的賣家就透露,雙11期間,店里每賣出100筆訂單,就會有最多10筆被退回,主要原因是產品在運輸過程中被損壞。而處理這些折損產品的責任自然落到賣家身上。

越南雙11退貨率飆升 圖源:cafebiz.vn
不僅如此,更令人頭疼的是退貨率上升會拖累店鋪聲譽,導致平臺降低流量支持,進而給店鋪后續銷售也帶來負面影響。
在時尚行業,情況則更為復雜。一位主營時尚商品的電商賣家表示,雙11期間,其店鋪退貨率接近15%,創下年初以來的最高記錄,以致于觸發了平臺警告,要求小店審查銷售流程,改善退貨率。
但其實,退貨原因五花八門,根本不受賣家控制。比如有些顧客下單時因為尺碼缺貨同意更換顏色,但收到貨后又因為顏色不對而退貨。遇上這類退貨請求,受影響的不只是相關訂單,對賣家有限的精力也是一種極大消耗。
與此同時,平臺規則也是圈在賣家頭上的一道“緊箍咒”。比如發貨,大促期間,平臺為了搶流量,往往會給出快速送貨等福利,但這些福利落到實處,往往少不了賣家參與執行。為此,賣家收到訂單后必須及時處理并打包發貨,否則就可能面臨平臺罰款。

Shopee越南站交付規則示例 圖源:Shopee
可以說,大促于賣家而言,既是甜蜜也是負擔。一路飆升的流量固然能帶來高銷量,甚至可能是較平日里數十倍的增長,但貨沒送到顧客手中,讓顧客滿意前,變數仍可能隨時出現。換句話說,訂單高峰未必對應利潤高峰,賣家在為大促沖業績做準備之時,也應考慮大促后可能來臨的各種意外,有效應對退貨潮,減少損失。
二、退貨難題待解
其實,面對退貨問題,除了與產品直接相關類,賣家能做的并不多。這時候,作為連接交易兩方的中間角色,平臺的能動性便顯得尤為重要。
也因此,針對退貨流程和規則,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給出新方案。這些方案,站在平臺視角,也分為兩個方向,一邊是從買家端下手,限制退貨行為;一邊是推動賣家作出調整,加快退貨商品周轉。
比如前者做法,主要集中在時尚電商領域。由于商品特質,這些平臺往往面對更為頻繁的退貨申請。為此,一些平臺主動出手,從退貨群體中摘出極個別高退貨客戶,把他們“拒之門外”,直接從源頭砍下退貨率。
今年年中,英國時尚巨頭ASOS便高調“處理”了一批高退貨率顧客。具體做法是給這些顧客發送郵件,提示他們違反了平臺的合理退貨規則,因此平臺將在30天內封禁他們的買家賬戶,即使這些顧客重新創建賬戶也會被平臺繼續屏蔽。

ASOS關閉高退貨率顧客賬戶 圖源:indy100
相比之下,另一種做法,從賣家端想辦法降低退貨率,方式更靈活些。
比如10月,俄羅斯電商平臺Ozon調整官方配送模式下的退貨規則,規定除珠寶、化肥、定制類產品等,顧客取消或退回、且無質量問題的訂單將自動送至Ozon倉庫,接著倉庫會檢查這些商品并根據質量情況安排后續流程。如果檢測到損壞,商品將退回給賣家;未損壞的則由賣家決定是否提貨。這種模式的目的在于減少退貨帶來的物流資源消耗,并加快商品周轉。

Ozon調整退貨政策 圖源:tass.ru
除了這種“包辦”模式,也有平臺通過與退貨平臺合作,同時提高買賣雙方的退貨便利性。比如美國二手時尚平臺Poshmark與商業運營平臺Loop達成合作,在Loop上因錯過退貨期限或不滿足退貨條件的商品可以直接在Poshmark上轉售,既簡化了消費者退貨流程,也為賣家提供了一條新的退貨處理渠道。

Poshmark聯手Loop推出轉售服務 圖源:PR Newswire
可以看到,面對退貨問題,作為中間方,平臺的應對方式多種多樣。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用哪種方式,退貨都不可避免。多方利益權衡之下,一個理想的狀態還是需要賣家和平臺共同維持,用高質量的產品降低退貨率,用一定的懲罰措施應對不合理退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