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航運業預計損失百億美元
被特朗普奉為圭臬的關稅政策,正在重創全球貨運市場。
近日,美國一家電商和物流服務商Cirrus Global Advisors?發布了一項關于全球航空貨運業的預測數據,結果顯示,如果美國關稅政策持續實施,預計未來三年內,全球航空貨運業將因此損失超過220億美元。
航運業或將損失百億美元 圖源:indexbox
這一預測結果基于三大假設。一是消費者購物意愿降低,這主要源于兩方面:美國關稅導致賣家物流成本急劇上升,相關產品價格可能上漲;直郵模式不再具有經濟可行性,DTC賣家可能轉用B2C貨物報關,但這需要消費者提供更多個人敏感信息。
美國國家對外貿易委員會預估,在新關稅政策下,一件價值50美元的商品將因報關需支付約31美元的文書費用、20美元的報關服務費及其他關稅費用,整體貨運成本至少翻一倍。
而且,美國海關提高清關門檻,現在只要商品價值超過800美元,就需要經過正式的海關手續,這無疑將拉長貨物清關時間。
二是航空運力將面臨過剩。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的數據,跨境電商貨運量約占中美航空貨運量的50%-60%,約占全球航空貨運量的20%。如果美國關稅持續維持在高位,那么中美航空貨運量下降將成為必然趨勢。
三是收益率下行,這是第二個原因導致的連鎖反應,托運人需求減少,航空運力過剩,導致平均運費下降。預計中美貿易航線的空運價格將下降30%-40%,每件包裹的配送成本可能下降1美元以上。
而且,這種趨勢也將重創依賴航運模式的本土貨運代理商,尤其是那些與中國跨境平臺、亞馬遜或中小型跨境品牌有著密切業務來往的本土貨代,預計其收入將出現顯著下滑。
不過,這些都是預測性數據,由于美國關稅政策仍未全面落地,目前航運市場仍然處于高需求狀態。
上周起,聯邦快遞宣布對從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運往美國的包裹征收需求附加費,價格為每磅0.45美元,每票貨物最低收費1美元;UPS宣布恢復對所有從中國發往美國的貨物收取0.29美元附加費,持續時間未定,且費率隨時可能調整。
DHL表示,由于美國通關手續處理量增加,公司將暫停收取和運送價值超過800美元的企業對個人(B2C)貨件,其他貨件暫不受影響,但不排除延誤風險。
DHL暫停寄送美國800美元以上B2C貨件 圖源:DHL
另外,香港郵政宣布將從4月27日起,停止接收寄往美國的空郵貨件。
可以看到,美國關稅政策正推動著航運市場急劇變化,無論是走高還是走低,對賣家來說,都將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二、跨境物流深受沖擊
除了航運,美國關稅沖擊也體現在路面運輸、品牌庫存等跨境物流的方方面面。
比如,從特朗普開始宣揚其關稅政策開始,一批美國品牌便開始轉移庫存。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多數美國品牌都選擇把產品先運到墨西哥邊境城鎮的倉庫里,再利用跨境小包免稅政策,把貨物運送至美國消費者手中。
但現在,墨西哥和美國的關稅制度正在顛覆這種貿易模式,迫使企業重新布局整個供應鏈環節。
紐約男裝品牌Twillory在今年年初時,已經將所有庫存從墨西哥遷至賓夕法尼亞州;波士頓商務服裝品牌Ministry of Supply的所有新發貨和客戶退貨也都轉移至美國本土。
紐約男裝品牌Twillory?圖源:Twillory
Twillory的首席運營官Harry Cederbaum表示,“雖然撤出墨西哥的成本以及特朗普最近實施的全面關稅嚴重影響了利潤率……但和原本近乎毀滅性的打擊相比,這個決定還是能夠減輕一定損失。”
與此同時,從德克薩斯州和墨西哥邊境到美國主要零售商倉庫和配送中心的路段上,貨運卡車運輸量大幅上漲。供應鏈研究公司 Motive?的數據顯示,美國最繁忙的陸港拉雷多港卡車運輸量同比增長48.5%,截至3月31日達到峰值。?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加拿大市場。2月和3月,加拿大到美國的航運量和運費大幅上漲,加急貨物運費甚至漲了50%。很多卡車司機為了滿足激增的貨運需求,直接開著空車從美國出發。
眼下進入4月,市場觀望情緒上升,陸運需求量開始下降,DataDocks數據顯示,4 月份美國境內卡車貨運預訂量環比下降41%,同比下降35%,降幅最大的是西部和西北地區。
卡車預定量下降 圖源:CNBC
毫無疑問,對跨境賣家來說,在關稅落地之前作出應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眼下關稅政策持續變化,觀望則成為更多不愿舍棄美國市場賣家的選擇,無論漲價還是轉移庫存,陣痛總是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