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冊信任標識
近年來,菲律賓電子商務市場快速發展,網絡購物逐漸成為主流消費方式,但與電商市場高速發展一同到來的是消費者投訴增多、線上交易風險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為規范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菲律賓貿易與工業部(DTI)出手了。
近段時間,有消息稱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DTI)推出了電子商務菲律賓信任標志(Trustmark)制度,要求賣家在2025年9月底之前對其產品進行檢查,并注冊菲律賓電子商務信托標志。
推出信任標識?圖源:accountaholicsph
Trustmark不是營業執照,也不是新的經營許可證,只是根據菲律賓《互聯網交易法》設立的一種數字徽章。
可以簡單理解為,有該標識意味著賣家遵守了電商相關的法律規定消費者保護要求和透明經營規范,作為政府背書的“合規認證”之一,能夠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店鋪的信任。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舉措,其實也是因為當前菲律賓電商市場存在一些問題。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DTI) 報告稱,2025 年上半年收到超過 18,000 起消費者投訴,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網上購物交易。
網上購物收到大量消費者投訴?圖源:accountaholicsph
早在今年5月,DTI就宣布計劃發布菲律賓電子商務信任標志實施細則,進入政策籌備階段;隨后DTI正式發布了《菲律賓電子商務信任標志實施細則和條例》(IRR);8月中旬,Lazada、Shopee和TikTok Shop三大平臺公開響應,推動賣家完成認證。
貿易和工業部部長克里斯蒂娜·羅克 (Cristina Roque) 表示,這項倡議旨在讓消費者了解哪些產品是安全的、優質的,“當消費者看到信任標志,就意味著該產品通過了DTI的質量與安全檢查;而沒有這個標志的商品,消費者需要自行承擔判斷風險。”
2.愈發合規化
作為東南亞地區的熱門市場之一,菲律賓的表現整體來看還是十分不錯的。
據此前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24 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報告“e-Conomy SEA 2024”顯示,2024年,菲律賓的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300億美元,電商規模預計為210億美元。而到2030年,其數字經濟規模有望增至800-1500億美元,電商規模也將增至600億美元。
菲律賓電商規模?圖源:E-Conomy
然而在這一片繁榮景象中,諸多問題也逐漸暴露,甚至開始阻礙電商市場的健康發展,例如屢禁不止的假貨問題。
不久前,幾家奢侈品品牌向菲律賓國調局尋求幫助,要求沒收未經授權帶有其商標的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假冒產品。隨后國調局知識產權部門就進行了突擊搜查,在帕拉納克市、馬尼拉華人區岷倫洛以及馬拉汶市等多個商店、倉庫查獲價值5500萬比索的假冒奢侈品。
查獲大量假冒奢侈品 圖源:PNA
實際上,由于制造成本較低且利潤空間大,奢侈品行業一直是假冒品的重災區。
而隨著電商行業發展的愈發成熟,甚至有“膽大”的賣家通過直播來賣貨,今年2月菲律賓國家調查局(NBI)發布消息稱,在甲米地省抓獲兩名銷售假冒商品的網絡賣家,涉案的所有假冒奢侈皮革制品價值高達1.2億比索(約合1502萬元)。
菲律賓查獲1.2億比索假貨 圖源:gma network
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品牌方的形象和利益,還對菲律賓電商市場的穩定性造成了沖擊。
對于正規商家而言,假貨的低價競爭擾亂了市場正常的價格體系和競爭秩序,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而對消費者來說,類似事件的頻發也會影響他們對電商平臺的信任度,阻礙電商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可以發現,信任標志的推出是很有必要的,對在菲律賓經營在線業務的賣家來說,可以盡早獲得信任標志。或許這一制度的全面落地,將成為菲律賓電商市場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從短期看,它將有力凈化電商交易環境,讓消費者在購物時多了一份可靠指引,也促使商家加速合規經營;長遠而言,隨著信任標志廣泛應用,市場將逐步構建起更為完善的信任生態,交易透明度大幅提升,推動菲律賓電商市場穩健地邁向更透明、更可持續的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