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遲征收所得稅
作為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潛力最高的電商市場,印尼任何一項電商政策的調整都牽動著廣大賣家的神經,尤其是直接關乎經營利潤的稅收法規。
近日,印尼財務部放出消息稱,對Shopee、Lazada等官方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MSME)征收0.5%電商所得稅(PPh)的決定將推遲至2026年2月落地。稅務總局長Bimo Wijayanto則表示,推遲征收稅款的決定已于10月9日在雅加達正式確認。

印尼電商所得稅正式推遲至明年2月 圖源:Lentera
更早之前,印尼財務部經濟和財政戰略總局(DJSEF)高級國際稅務分析師Melani Dewi Astuti就已經透露出0.5%所得稅可能會推遲征收的消息,但她沒有說明具體的推遲時間。對此Melani解釋稱,推遲征稅符合財政部長Purbaya Yudhi Sadewa維持公眾購買力的政策。
“法規并沒有被撤銷,只是被推遲了,政府希望確保市場上的小商戶不會承擔這項納稅義務。”Melani補充道。
坦白說,印尼擬議的0.5%電商所得稅,如同一把懸而未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曾讓廣大跨境賣家深感憂慮。
該政策源于今年年中印尼財政部部長簽署《財政部第37號條例》,核心規定是要求Shopee、Tokopedia等被認定為“電子系統交易平臺運營商”的電商平臺,自2025年7月14日起,對年營收額超5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21.5萬)的賣家代扣代繳0.5%的電商所得稅,旨在解決線上交易信息不透明、自主申報難度大的問題。

向線上賣家征收電商所得稅 圖源:hipajak
值得注意的是,年營收5億印尼盾的門檻并不算高,大部分印尼賣家都能達到,可見新政的覆蓋范圍極為廣泛。
如今,0.5%電商所得稅的推遲執行讓大多數賣家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然而,印尼政府已明確表示,這僅是推遲而非取消,其最終目的在于推動線上交易稅務合規,并維護線上線下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這意味著,新政落地只是時間問題,賣家終須直面這一現實。

雅加達線上賣家正在直播 圖源:BBC
二、有機遇也有挑戰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與東南亞其他主要市場相比,印尼跨境電商稅收政策呈現出更加收緊和強監管的趨勢。
比如,在稅收層面,除了0.5%電商所得稅外,印尼2025年年初還將普通商品和奢侈品的增值稅稅率從11%上調至12%,年營業額大于48億印尼盾(約210萬人民幣)的大規模賣家都需注冊PKP,并提交月度增值稅申報表及年度審計報告。
而在稅收征管方面,為配合平臺代扣代繳所得稅政策,印尼稅務總局引入了核心稅務管理系統(Core Tax System),要求平臺將交易數據與之實時對接。同時,電商賣家還被要求提供營業場所活動識別號(NITKU)。這一連串動作為構建動態監控體系打下了基礎,旨在減少稅收流失。

印尼引入核心稅務管理系統 圖源:InCorp Insonesia
然而,盡管稅務挑戰重重,印尼電商市場依然是賣家出海無法忽視的廣闊舞臺,其龐大的人口基數、蓬勃的數字經濟生態和持續增長的消費潛力,共同構成了一片光明的發展前景。
此前印尼央行(BI)副行長Filianingsih Hendarta透露的一則有關印尼電商市場的數據就指出,印尼人對網購的熱愛已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5年印尼消費者在電商方面的支出實現了強勁增長。
具體來說,Filianingsih Hendarta表示,今年1月至7月,印尼電商交易量環比增長6.64%,同比增長16.89%,總訂單量達到4.6693億筆。從交易金額來看,前7月印尼線上消費總額達到44.4萬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192.2億元),同比增長2.32%,相當于每筆訂單交易金額為9.5萬印尼盾。

網購成為印尼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圖源:CNN Indonesia
而PRESCIENT & STRATEGIC INTELLIGENCE的數據則進一步指出,2025年至2032年期間,印尼電商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5.2%,到2032年印尼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2305億美元。
背靠如此龐大的市場,大批印尼賣家也成功實現業績增長,國產母嬰品牌MAKUKU就是其中之一。該品牌在2020年將目光放到印尼市場,在短短三年時間里成長為當地紙尿褲品牌Top3。三方平臺Echotik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MAKUKU印尼小店總銷量超過91萬件,累計銷售額超773萬美元。

MAKUKU印尼小店銷售數據 圖源:Echotik
總而言之,印尼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持續收緊的稅收監管,賣家既要及時抓住增長機遇,更需構建合規運營體系、優化成本結構,方能在這一東南亞最大電商市場的長期競爭中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