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收利潤雙雙大漲
這個世界,像亞馬遜這樣又賺錢又跑得快的公司真不多。
2025年過了大半,亞馬遜是一點沒讓市場失望。據最新財報,第三季度,亞馬遜凈銷售額達180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去年同期為1589億美元。若不計入匯率同比變動帶來的15億美元有利影響,凈銷售額則同比增長12%。
其中,AWS業務扛起“增量大旗”,同比大漲20%,達到330億美元;北美地區和國際地區業務銷售額則繼續保持穩定增速,同比增幅均超過10%,分別達到1063億美元、409億美元。

亞馬遜凈銷售額大漲?圖源:ir.aboutamazon
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1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8億元),同比基本持平。這里幾乎沒有增幅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營收被用于一些“額外支出”。
一項支出是季度內,亞馬遜就“誘騙消費者”指控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和解,亞馬遜需支付10億美元的民事罰款,并向受波及用戶退還約15億美元的Prime會員訂閱費。另一項則是不久前引發業內外廣泛關注的“大裁員”。按照計劃,亞馬遜將在各部門內進行一次大規模裁員,預計遣散費高達18億美元。

亞馬遜將支付巨額和解金圖源:FTC
盈利方面,該季度,亞馬遜凈利潤增至2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9億元),即每股攤薄收益1.95美元,而去年三季度凈利潤為153億美元,即每股攤薄收益1.43美元;這賺錢能力真是非同一般。
受業績大漲推動,亞馬遜對下一季度業績也做出了較為樂觀的預期,預計四季度銷售額將在2060億美元-2130億美元。市場同樣上調預期,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預計,四季度亞馬遜營收預期中值為2095億美元,高于此前的2080億美元。
在各項業務之外,關稅等外部影響是否對亞馬遜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上個季度財報會議上,亞馬遜首席執行官Andy Jassy表示,上半年關稅影響并不顯見,沒有出現商品價格因關稅水平大幅上漲的情況,消費者也并未因關稅喪失消費興趣。

亞馬遜表示上半年關稅并不顯見?圖源:seeking alpha
現在,新的季度開始,關稅影響仍不明朗。亞馬遜也做出了謹慎的表態,關稅和貿易政策等因素仍可能導致其業績預期發生變化。
二、押注技術增長
不難看出,亞馬遜業績保持強勁增長的背后,除了電商業務一直在線,云計算業務也逐漸迎來爆發。特別是人工智能部門,作為當下技術浪潮的新焦點,不僅給亞馬遜創造了一條新增長曲線,也為其電商業務注入了新的增長活力。
財報發布之際,首席執行官Andy Jassy就表示,AWS業務增長非常亮眼,達成了2022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從營收數據中也能窺探一二,凈銷售額方面,AWS業務貢獻最低,占比約為18%;營收方面,AWS業務卻是一騎絕塵,占比達到65%。

AWS業務增長強勁 圖源:ir.aboutamazon
可以想見,無論從當前的發展情況,還是未來的增長潛力視角出發,技術業務都是亞馬遜必須放手一搏的關鍵領域。
在實際應用層面,亞馬遜也的確是闖出了些門道。一方面,通過注資潛力公司,亞馬遜獲得技術創新動力,為其人工智能業務提供擴張支撐。另一方面,通過各類大模型,亞馬遜既能為自身業務提供技術支持,也能為三方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比如在電商消費端,去年初亞馬遜推出智能購物助手Rufus,截止三季度,Rufus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40%,使用Rufus購物的用戶下單可能性提升60%。未來,靠智能購物助手,亞馬遜有望實現超過100億美元的年化增量銷售額。

亞馬遜Rufus購物助手 圖源:aboutamazon
在電商經營端,亞馬遜最新推出Agentic AI工具及創意工作室,能將賣家廣告創意制作流程從數周縮短至數小時。新一代倉庫機器人Blue Jay能夠同時執行多項任務,如在同一位置完成揀選、分揀與合并等流程,首次測試結果顯示Blue Jay已能處理并整合倉庫中約75%的商品。

亞馬遜新一代倉庫機器人?圖源:aboutamazon
在三方領域,上半年,亞馬遜陸續與百事可樂、在線短租平臺Airbnb、健身科技公司Peloton、日產汽車公司、西班牙國家航空等企業簽署新的AWS協議,為這些公司提供云遷移、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服務。
毫無疑問,在亞馬遜的事業版圖里,人工智能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亞馬遜而言,在此領域加大布局,不僅是為了獲得更多營收,也為謀得其作為科技巨頭的更廣闊發展。隨著資金與資源的持續投入,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亞馬遜或許還能復刻一個千億美金級的商業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