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費熱情不減
雖然當前全球消費市場還處于消費降級的態勢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當遇上充滿優惠折扣的大促活動時,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依然高漲。
日前,全渠道購物平臺Skai對1000名美國消費者進行了一項深入調查,揭示了2024年美國消費者在假日購物方面的新趨勢。大多數美國消費者計劃在11月前就開始他們的假日購物之旅,這一時間節點較往年明顯提前。具體而言,58%的受訪者表示將在11月啟動購物計劃,而令人驚訝的是,已有15%的消費者提前行動,開始了假日季的采購。
提前開啟假日季購物 圖源:Skai
這一數據反映出,隨著零售商們紛紛將促銷活動提前至10月甚至更早,消費者的購物時間規劃也相應提前,以便更好地利用折扣和優惠。
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秋季Prime Day作為年度重要促銷節點,繼續保持著對消費者的強大吸引力。Skai的數據顯示,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Prime Day期間進行購物,還有54%的受訪者表示亞馬遜的秋季Prime Day將會減少他們之后在黑色星期五的支出。
Prime Day大促尤為重要 圖源:Skai
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AI逐漸嶄露頭角。調查顯示,今年有13%的消費者計劃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協助購物,同比去年實現5%的增長。這一現象表明AI日益成為消費者購物決策中的重要一環,值得賣家去關注。
二、價格型消費
在逐漸上漲的生活成本面前,各種大促活動變得更有吸引力。這是因為大促期間賣家提供的商品相較于平時價格更加優惠,花同樣的錢能買到更多的東西,在這時候入手又何嘗不是一種省錢方式呢?
從Skai的調查結果來看,雖然消費者購物熱情并無減弱,但與前幾年相比,消費者更加傾向于性價比高的產品,轉而成為價格型消費者。據了解,80%的受訪者出于經濟考慮,在購物時會更加地精打細算控制支出。
價格是重要影響因素 圖源:Skai
事實上,已經有諸多數據證明,如今的消費者在網購時更看重產品價格而非質量。
來自花旗銀行委托OnePoll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的受訪者表示在網購時價格是最重要的因素,甚至比產品質量(46%)更重要。這具體體現在,60%的受訪者在網購時會優先尋找優惠折扣,如果尋找時間過長,其中有37%的人就會放棄購買;53%的人表示只有在折扣期間才購買,不會選擇全價購入。
這樣的趨勢其實從電商巨頭尋求業務發展的過程中也能看出來。今年6月底,亞馬遜推出了“低價商店”,旨在通過提供白牌低價的產品來吸引那些追求性價比的中低消費水平人群。此外,像沃爾瑪、Target等美國零售商也選擇了加入這場用低價搶奪市場份額的爭斗。
亞馬遜低價商店 圖源:賣家群爆料
可以預見的是,短期內美國消費者將繼續保持性價比購物趨勢,低價仍是競爭的一大關鍵點。不過,一味壓低價格尋求增量并非可持續發展道路,盲目降價帶來的結果只會是卷入價格內卷的旋渦之中,賣家最終還是要以服務和質量為核心競爭力。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近六成美國人提前開啟假日季,賣家請速速做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