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開始提價
都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推出之后,美國經濟也遭遇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近日,價格分析軟件SmartScout發布一則數據顯示,自4月第2周以來,亞馬遜平臺已有近1000種商品價格上調,平均漲幅接近30%。漲價產品的覆蓋面也是十分廣泛,既有手機充電器這種科技配件,也有女裝、日用品等品類。
亞馬遜賣家價格上調?圖源:X
其實,發生這一變化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在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后,依賴中國進口的商品成本變高,為了保住利潤不虧本,商品價格自然也隨之上漲。
對此,亞馬遜回應稱,雖然有900多種商品價格上調,但這些僅占其網站排名前10萬種產品的1%,并且目前平臺價格與其他零售商持平甚至更低。除此之外,最常見的漲價幅度為6%,SmartScout報告中的30%平均漲幅受“數量相對較少但漲幅較大的產品”影響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價格上漲的并只有亞馬遜,其他電商平臺的上平價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漲。此前SHEIN和Temu就宣布,受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政策影響,運營費用有所增加,為了不降低質量,將從2025年4月25日起進行價格調整。
已經有消費者發現,這兩個網站上部分產品的價格已經調高了。例如此前在Temu上售價為14美元的跑步鞋,標價已升至約27美元,SHEIN一款泳裝售價也從4.39美元漲至8.39美元。
商品價格上漲?圖源:跨境電商頭條
此次漲價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原先800美元以下商品可免關稅的政策失效,這對主打性價比、低價的一些電商平臺來說,影響是巨大的。再加上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使得調價成為企業最直接、快速的應對當前不確定性的策略。
將取消小額進口商品免稅政策?圖源:whitehouse
2.被關稅反噬
在這場關稅拉鋸戰中,除了中國跨境賣家受到影響,美國普通消費者同樣深受其害。有相關數據顯示,美國83%的消費者已主動調整購物策略以應對關稅沖擊,其中,48%的消費者優先追蹤折扣信息,32%推遲非必需消費,31%選擇提前囤貨。
但出人意料的是,即便如此,美國人對中國商品的熱情也沒有降低,特別是在得知他們心中的高價奢侈品、電子產品等都來自中國工廠,更是對中國制造的商品有了強烈的購買興趣。
隨后,大量美國消費者開始涌入中國跨境電商平臺購物,淘寶、敦煌網等APP的下載量開始暴漲。我們的賣家也很給力,為了承接住這波流量,紛紛安排了會外語的客服接待,亦或是用翻譯軟件服務海外用戶,抓住了這一波爆單的機會。
淘寶登上美國下載量榜單前列?圖源:跨境電商跨境屋
反觀美國本土企業,可就就沒這么好過了。舉例來說,一家邁阿密的鞋履公司Ace Marks總裁透露,由于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高額關稅,公司此前在中國制造的低價產品線,現在不得不停止。
除了停掉低價產品線,原本售價約120美元的低價產品,在新關稅政策下也將漲價,預計將漲到300美元左右,基本跟貴價皮革鞋履價格差不多。價格優勢消失,也就意味著商品的競爭力減弱,這對公司的發展來說是有害無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從特朗普最新表態來看,其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高關稅將“大幅下降”。而在談到高達145%的對華關稅時,特朗普稱,“145%的稅率非常高,它不應該這么高。它會大幅下降,但不會為零。”
關稅或將大幅下降?圖源:theguardian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釋放了相似的信號。貝森特在摩根大通于華盛頓舉辦的一場閉門投資者會議上表示,與中國的關稅僵局是“無法持續的,沒有人認為目前狀況能夠持續下去。”
總的來說,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跨境電商行業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能隨時會產生巨大的變動,但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可能會像敦煌網一樣突然在海外爆火。但無論怎么說,只有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貿易政策的“變奏曲”中找準節奏,駛向更加廣闊的發展藍海。